科學家今天表示,格陵蘭冰層頂峰在14日出現紀錄中的首次降雨,時間長達數小時,且頂峰氣溫也升高至冰點以上長達9小時。科學家說,此為令人憂心的全球暖化跡象,且可能加快融冰的速度。格陵蘭上個月底出現大規模融冰現象,圖為7月28日格陵蘭衛星畫面,當日記錄到攝氏23.2高溫。(圖取自Copernicus Europe’s eyes on Earth網頁copernicus.eu)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副首席科學家穆恩(Twila Moon)表示,「格陵蘭頂峰降雨並非單一現象」;她說,正如洪水和野火等極端天候現象一樣,這是溫室廢氣排放量必須減少的諸多「警訊」之一。格陵蘭冰冠的氣溫以往幾乎從未高過冰點,但在最近不到10年的時間裡,冰點以上氣溫已出現3次。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(U.S. 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)的科學家更指出,格陵蘭海拔3216公尺高的冰層頂峰14日降雨數小時,氣溫也升至冰點以上,並持續約9小時。本月14日至16日3天期間,格陵蘭全境共降下70億公噸雨水,為1950年開始記錄以來的最大降雨量。美國哥倫比亞大學(Columbia University)拉蒙多哈堤地球觀測站(Lamont-Doherty Earth Observatory)冰川學家達斯(Indrani Das)指出:「這對冰層來說並非好事。冰層上有水是壞事……會使冰層表面更易融化。」格陵蘭上個月底出現大規模融冰現象,當時單日融冰量就足以使4.7個台灣的面積泡在5公分深的積水中。而水不僅溫度較雪高,顏色也較暗,會吸收較多陽光熱能,而不是像雪一樣反射出去。融化後的雪水也會流入海洋,導致海平面上升。科學家估計,過去數十年來,全球海平面上升幅度中,約25%的水源自格陵蘭,當地是僅次於南極大陸的世界第二大冰層覆蓋地。隨著全球暖化加劇,這個占比有可能增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