環境部前天成立,環團昨天就舉行「搶救旱澇台灣」記者會,呼籲首任環境部長薛富盛除落實淨零優先,也要加強氣候調適策略,包含零碳綠色能源、糧食系統、韌性防災國土規畫與建設。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指出,台灣易淹水地區約一一五○平方公里,其中百分之八十二位於彰雲嘉南高屏地區,南科集中在易淹水區域,涵蓋台積電廠房;雲林高鐵站樁柱累積下陷量最大超過七點五至十公分,二○二一年遇五十年大旱,下限幅度平均為前一年二倍以上。葉光芃認為,環境部應優先提出增加防澇氣候韌性的永續解方,推動「海綿高鐵、海綿台積電」,讓高耗水的高科技業落實不缺水、不搶水、自給自足,達標降溫不淹水及增加綠色碳補償。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說,全球升溫攝氏一點二度,水氣含量就增百分之八,形成天上巨大河流,只要有低壓帶或鋒面出口,就會以想像不到的強降雨,造成嚴重洪澇;海平面上升將影響台灣土地完整,「台灣恐成第一批氣候難民」。汪中和認為,台灣應盡快接軌國際凈零碳排,二○五○年須碳中和,也要有穩定充足的零碳綠色能源及安全自主糧食系統,他建議政府要有韌性防災的國土規畫與建設。環團也呼籲環境部依氣候法訂定四年一期調適行動方案,優先推動以生態系為基礎的調適策略,針對氣候脆弱度高的沿海及山區國土,進行在地民眾參與的短中長期調適規畫。【看原文連結】更多udn報導外國遊客超NG!日本店家不忍了直接點名 公告6大不禮貌行為隔壁廁間傳來「勁爆聲音」 妹子偷聽嚇壞:北車奇遇陳盈潔狂嘔入獄!昔日同門心疼吐病況 再驚爆借錢內幕賺皮肉錢值得?「一晚13人」過程極痛苦 她再揭潛規則曝收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