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新冠肺炎/不斷更新】全球逾5億9295萬例、644.4萬死 中國海南疫情本輪確診累計破萬例 加速開鍘躺平官員

因為您隱私權偏好設定的緣故,目前無法使用此內容。請在此更新設定來顯示內容。新冠肺炎(COVID-19,2019冠狀病毒疾病)疫情及相關措施,今2022/8/18最新情況全球累計5億9295萬8953例、死亡644萬4800例。美國累計9325萬4364例、死亡103萬8845例。中國大陸官方公布,16日新增2888例COVID-19本土病例。宣布以戰時狀態抗疫的海南省,本輪病例累計突破1萬例大關,疫情未止再有官員遭拔,上任僅8個月的三亞市吉陽區委書記顧浩16日被免職。2022/8/17全球累計5億9242萬1798例、死亡644萬1795例。美國累計9314萬2433例、死亡103萬73970例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國內新增24,873例COVID-19確定病例,分別為24,669例本土個案及204例境外移入;另確診個案中新增33例死亡。日本正遭受第7波疫情未歇,儘管東京新增確診病例相較前一周略減,呈現降溫趨勢,但日本全境至少仍有15地今天新增病例再創當地單日新高。日本政府從今年6月有條件開放外國觀光客入境,但從官方公布數據來看,7月以觀光目的入境日本的外國旅客只有7903人,未見明顯回流。2022/8/16全球累計5億9128萬8433例、死亡643萬8273例。美國累計9302萬6756例、死亡103萬7462例。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表示,上午篩檢COVID-19呈陽性,目前症狀輕微,未來5天將依規定隔離,但仍會以視訊方式照常辦公。奧斯汀今年1月初也曾確診,這次是他第2度染疫。日本正遭受第7波新冠肺炎疫情侵襲,更令人擔憂的是確診死亡病例快速增加,每天新增死亡人數近1個月增加約7倍,連日來幾乎單日都高達200人,逼近年初第6波疫情水準。2022/8/15台灣新增1萬5596例本土病例,確診個案增中重症33例,為104天以來新低,其中22人死亡;境外移入增196例。全球累計5億9041萬364例、死亡643萬5900例。美國累計9292萬7104例、死亡103萬7021例。中國大陸公布,14日新增2312例COVID-19本土病例,其中海南省仍居高檔,官方高調指以戰時狀態抗疫,14日深夜大動作對3失職幹部開鍘,分別以電話占線、聚眾賭博及擅自離崗等情事問責。COVID-19疫苗製造大廠莫德納(Moderna)今天宣布,將於澳洲墨爾本設立mRNA疫苗生產中心,將是莫德納在南半球的第一間。2022/8/14全球累計5億8995萬1526例、死亡643萬4924例。美國累計9291萬9750例、死亡103萬7017例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21,092例確定病例,分別為20,802例本土個案及290例境外移入;另確診個案中新增22例死亡。2022/8/13全球累計5億8933萬6753例、死亡643萬3729例。美國累計9283萬8677例、死亡103萬6990例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2萬1289例COVID-19確定病例,分別為21,056例本土個案及233例境外移入;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0例死亡。香港今天新增5308例COVID-19確診病例,是10日以來第2次單日新增確診破5000例。香港大學專家指出,近期3歲以下幼童染疫數急升,8月首週錄得新增610例,較6月初的一周增加約9倍。日本正遭受第7波疫情侵襲,根據日媒自行統計,今天全境新增確診病例逾18萬例;其中東京疫情稍緩,連續8天低於上周同日。2022/8/12台灣新增2萬1761例本土病例,中重症增89例,其中31例死亡;另新增228例境外移入病例。全球累計5億8857萬8046例、死亡643萬0951例。美國累計9271萬9699例、死亡103萬6325例。中國大陸官方今天通報新增病例逾2000例,海南占了過半。海南當局先前表示要在3天做到社會面清零卻破功;浙江義烏則因爆發疫情而封城,港媒指恐影響全球年底耶誕節應景商品供應。2022/8/11全球累計5億8760萬1873例、死亡642萬8190例。美國累計9256萬2177例、死亡103萬5549例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,今天國內新增2萬2650本土病例,中重症增110例,其中44人死亡。死亡個案新增一名3歲男童,染疫後併發腦炎重症,送醫搶救後隔天仍過世。北韓國營媒體今天報導,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宣布戰勝新型冠狀病毒,下令解除5月實施的最大規模抗疫措施。中國大陸官方公布,10日新增1993例COVID-19本土病例,其中海南病例大幅增加,占總數近7成,當局採取近乎封島方式仍擋不住病毒傳播,外界關注明天(12日)完成社會面清零的目標能否如期完成。世界衛生組織(WHO)今天發布最新疫情週報指出,上週COVID-19死亡人數下降9%,新增確診病例數相對保持穩定。世衛也警告,這份評估恐受各國取消疫情管制措施影響。

資料來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