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土疫情不斷創新高,昨(12)日單日確診人數更突破五百例,到底要清零還是與病毒共存,成為大家討論的重要焦點,面對這波嚴峻的疫情,TVBS邀請國際公衛專家隔海對談提供專業意見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也公開表示,「清零已經不可能」,未來必然會與病毒共存。總統蔡英文也以「減災」為目標,行政院長蘇貞昌提出「新台灣模式」,希望台灣的防疫策略正走向新模式。TVBS舉辦【從清零到共存】專家防疫論壇,邀請4位重量級專家:加州柏克萊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呂淳祺、史丹佛醫學院防疫醫療政策中心主任王智弘、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、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何美鄉,一起探討台灣的防疫挑戰。加州柏克萊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長呂淳祺是美國重要的公衛學者,曾在歐巴馬政府時期參與規劃公衛政策,他專長科技防疫概念,在觀察台灣疫情時,一直主張不能只靠邊境管制,需要技術創新與各界專家合作,才能讓民眾在防疫的不便中,兼顧日常生活。呂淳祺認為,隨著越來越多人打疫苗,新冠重症的人會越來越少,但台灣目前有30%長者還沒完整接種疫苗,因此如果想從清零走向共存,就必須趕快讓長者、高風險的民眾接種疫苗。台大公衛學院教授 詹長權 (Dr. Chang-Chuan Chan)。圖/TVBS詹長權表示,允許遠距醫療相當重要,讓新冠病毒就診和藥物變成健保給付,同時政府要準備好所有重症醫療能力,要有一半的量能來照顧新冠病患,這樣一來民眾會有信心,就算確診重症機會低,就算重症也能得到妥善照顧。加州柏克萊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 呂淳祺 (Dr. Michael Lu)。圖/TVBS而加州柏克萊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長王智弘醫師,則早在新冠疫情發生之初,曾發表一篇關於台灣防疫觀察的論文,登上最權威的《美國醫學協會雜誌》(JAMA),使得台灣的防疫成為國際矚目的焦點,當時衛福部長陳時中也在記者會上表達感謝。